埇桥马戏的现状及建议
2007年9月27日,中国杂技家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命名授牌仪式,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被正式授予“中国马戏之乡”称号,成为我国首个,也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区;2008年6月7日,马戏(埇桥马戏)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,省级传承人2名。
埇桥马戏始于明清时期,自古以来就是埇桥马戏人的谋生手段,代代传承,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项民间艺术。目前,全区范围内拥有马戏团体200余家,数万从业人员,驯养繁殖的老虎近千只,以及大量的非洲狮、黑熊、猕猴、海狮海豹、鹦鹉类等表演动物。2018年10月老虎行政审批手续停办,2020年春节,因疫情影响,停办所有野生动物的行政审批,造成这些马戏团体寸步难行,借债饲养。这不仅对马戏行业是一次致命的打击,同时,也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及林业部门的监管。具体表现为:
1、不利于动物的保护。停止野生动物运输的行政审批,造成马戏团没有经济来源,必然会压缩饲养成本,造成动物的福利下降,现在,大部分马戏团已经负债累累;
2、不利于林业部门的监管。个别团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为了生存,不排除铤而走险,非法运输或者倒卖动物。
以上是埇桥马戏的现实状况,如果这样无期限的停办,全国的马戏团及野生动物将何去何从?人员及动物又如何安置?原来通过合法审批,与各景区合作的展演动物,合同到期后,如何合法运回原籍?因此,就以上问题,有以下几点建议:
1、请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尽快放开展演动物行政审批;
2、如果暂时不能放开,眼下如何解决马戏团当前无力饲养动物的困境?(如进行政府补贴或帮助企业贷款等);
3、如果长期不能放开,这些动物如何安置?尽快拿出标准及办法;
4、如果万一国家决定全国范围内禁止动物展演,能否由政府出面,牵头建设国际马戏大世界?把所有马戏团的动物集中起来,动物数量少的可以收购,动物数量较多的以入股的形式参与。既安置了动物又做成了马戏产业,申请特许在宿州辖区内进行展演活动(包括高、中、低档各种类型的马戏表演),也不存在动物的非法运输问题。我们有丰富的马戏资源,是全国唯一的马戏之乡,这是其他省、市做无法做到的,在全国范围内,也是一张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名片。为了马戏之乡,为了埇桥马戏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,同时也是埇桥马戏人多年来的期盼。
宿州市埇桥区马戏协会
张宏伟 (13514945888)
2020年6月3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