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州市埇桥区马戏协会
宿州市埇桥区马戏协会
联系电话:

13514945888

了解马戏

埇桥马戏

埇桥马戏起源于明末清初,在桥区北部蒿沟、桃沟、柳沟等地,形成把杂技、魔术表演中心,被业内同行广传“宁走三江口,不过蒿桃柳”。

2006年6月,经实地考核,中国文联、中国杂技家协会批准埇桥区为全国唯一的“中国马戏之乡”。[1]

埇桥区拥有马戏表演团体近300家,从业人员逾万人,年创收2亿多元,已牢牢占据全国马戏演出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
历史沿革

马戏在埇桥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明末清初,埇桥区蒿沟乡一带就已经盛行杂技和民间曲艺;到清朝末年,该项艺术已具相当规模。上世纪20年代,以尹清云、顾传标、吴清云为代表的杂技名人,率先将动物表演融入杂技演出,取得了很大成功,并有着“宁走三江口,不过蒿桃柳”的美誉。30年代,以尹清川、李同仁、郑继荣等为代表的驯兽动物展开始出现,并很快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。

目前,埇桥区拥有马戏团体300余家,从业人员近万人,年收入2亿元。《双猴飞人》、《狗熊倒立走钢丝》、《羊蹬花瓶》、《人蛇群舞》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马戏表演,以惊、奇、险、趣等特点,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好评,被形象地称为东方的“迪士尼”。